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习题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立即阅读 >>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二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1简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北师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北师大2010年研]

答:(1)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的特点有: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递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这指的是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环境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无论是哪一个方面,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以及塔尔德的“社会模仿”理论中得到证实。

②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和“创新——扩散”等方面。

a.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简述组织传播研究的几大流派。[北大2009年研]

答:目前的组织传播研究,内容丰富,学派纷呈,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学派和现代学派两大类。其中,基础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人力资源学派;现代学派则主要包括系统学派、文化学派和批判学派。

(1)古典学派。伴随着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大生产迅速取代了家庭手工作坊,一些古典管理理论相应产生。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机械”。机械比喻中包含着专业分工、标准化、可代替及可预测性等若干原则。古典学派侧重于对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的考察,如等级结构秩序、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式管理、个人服务组织等,其管理目标在于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古典学派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问题,信息传播流向是原则组织层级结构等级结构链自上而下垂直流动。在古典学派管理中,书面传播方式最为普遍。古典管理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如军队组织、生产装配车间及快餐店等,对纪律秩序、生产标准及工作效率的强调非常重要。

(2)人际关系学派。其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家庭”。这一比喻包含着对员工社会需求和感情需求的重视,对组织中各种非正式社会因素的关注及对管理风格变化的强调等。在组织这一“家庭”中,管理者应当像“父母”一样负责为孩子们提供良机,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培养。传播流上不否定信息垂直流动的必要,但却大力提倡横向流动,即员工间的互动。突出强调面对面的传播,更多地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特点。

(3)人力资源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团队”,把员工看成组织的体力和智力的贡献者,员工的思想和观念能使组织更好的合作。其传播内容除任务传播和社会传播外,还强调创意传播,即组织中关于新观念的互动——包括如何使工作做得更好,关于新产品及不同的组织结构方式等。从传播方向上看,人力资源组织鼓励组织中各方位的信息流动,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水平和交叉方向上的传播。由于人力资源学派强调以团队为基础的全方位传播,因此偏重非正式传播,但不排斥正式传播。

(4)系统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系统”。组织被概念化成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它依赖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即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而生存和发展。系统中包含着类似于古典学派的等级秩序的观念,但这种等级秩序必须按次级系统和超级系统等复杂组织起来。系统比喻也包括着相互依存的观念。一个组织就如同一个人的体系统一样,各系统之间有很高的相互依存性,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会导致其他部分甚至整个系统的功能丧失。系统的第三个观念是组织具有一个可渗透的边界,以供组织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换,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换也具有反馈性质,以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

(5)文化学派。将组织看成是一种“文化”。对组织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种正确的文化能使组织获得成功。如果一个组织具有强势文化的成分,那么它将是一个适合个人工作的地方,同时会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强势文化有四个关键部分:一是价值观,是组织强调的信念和看法;二是英雄,也就是代表了组织价值观的个人神话,如柳传志等;三是礼俗和习俗,是组织用来弘扬其文化价值观的仪式;四是文化网络,即用于确立和强化文化价值的传播系统,以促进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但是,对强势文化的过渡重视,偏信“正确”文化对组织成功的作用,有使组织的生活简单化的倾向。

目前很多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强调组织文化是通过组织成员互动而创造出来的多元复杂现象。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借助于对成员互动的密切观察来进行,要通过“文化故事”的细节化叙述来充分理解组织文化的特性。

(6)批判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政治和权利的斗争。批判学派将组织视为权利支配的场所,理论家的作用在于揭露组织结构和过程所导致的基本的权力失衡现象,以促使某些社会阶层和团体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权力在生产方式、组织话语及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对性骚扰等问题的研究代表了批判学派中女权主义的批判观点。

内容来源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 配套题库 扫码阅读

 

3学习传播学有何意义?

答:(1)信息革命和国家建设

对传播学的了解和研究,直接有利于推动一国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现代化大业的发展。

跨入21世纪的中国,要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传播)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信息环境。这一切,都急需有关信息的科学理论给予参谋和指导,而传播学恰好就是以信息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一。

(2)大众传播时代的呼唤

实践的巨变,急迫地呼唤理论。传播学的普及,当然也有利于大众传播业的建设。各种社会信息业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这其中,大众传播业的作用尤为突出。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传播学是发源于美国的“舶来品”,但它既然是对(传播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大部分如此)总结,自然就可以为各国、各地区的研究者所引入、利用乃至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借鉴。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所谓“特色”,可理解为以下三个(逐级递进的)层次的要求:

①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材料;

②能切实为中国的传播事业服务;

③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构架,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4说明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本质区别。[北邮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华中农大2008年研]

答:(1)经验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批判学派无论在方法上论还是在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3)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

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而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

③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对象的。

④经验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而批判学派关心的焦点则是“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着支配与控制”以及“为了谁的利益进行控制”。

⑤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

5什么是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他们关注象征符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认为自我和社会共识都形成于符号互动之中,这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的研究取向。这一立场也成为后来美国本土学者批判管理学派的重要理论资源。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从经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这与之后大众传播研究中经验主义成为主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芝加哥学派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在民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沃尔特·李普曼。……

……

【完整版】 达聪学习网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 页数:143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 来源:/EBook/999927.html

立即阅读

 

本文由达聪网整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来源:http://dacai.100xuexi.com/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