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课后题答案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部分参考了该教材的相关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立即阅读 >>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也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既要联系生产力,又要联系上层建筑,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3)要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察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并不只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内容来源 |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配套题库 | 扫码阅读 |
2为什么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组成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它们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可以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解释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又引起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退出历史舞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不仅如此,生产力的发展还提出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要求,并规定了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3)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推动下,已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经济制度,即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可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挥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决定着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发展变化,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3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克服了它的阶级与历史局限而创立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首次系统全面地表达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这两大发现,确立了马克思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它又是科学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2)西方经济学具有二重性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内容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各种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具有两重性:它既把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永恒化,也揭示了市场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种种市场失灵的现象。微观经济学就实质内容而言,它只不过用更为现代的数学工具表达了斯密早已用文字表达的思想:自由市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会自动使各产品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与此相对比,宏观经济学领域则学派纷呈,争论不断,既涉及理论分析,也涉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正是在这些不同学派的争议中,宏观经济学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宏观运行规律的认识。
(3)应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①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需要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②正确看待现代西方经济学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西方经济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全盘否定,一概排斥;也不盲目崇拜,全盘照收;而是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反映资产阶级偏见,掩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质及其深层次矛盾的基础理论,必须深刻批判,坚决摒弃。对于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和分析私有制市场经济微观运行和宏观管理的具体理论观点,如关于价格、竞争、成本、利润和总需求管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理论,则应结合我国国情,有分析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即吸收这些理论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共性、可以为我国所用的部分,作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总之,对于西方经济学,适当借鉴是必要的,盲目照搬是要坏事的,以为可以用西方经济学取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独立研究更是万万不行的。
……
【完整版】 达聪学习网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 页数:196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 来源:/Ebook/984695.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