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典型习题,巩固教材重难点。根据该教材的重难点精选了部分典型习题,并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立即阅读 >>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艺术观念
1、想想除了本书所列举的艺术观念外,还有哪些艺术观念值得注意?
答:除了本书所列举的艺术观念外,还有以下几种艺术观念值得注意。
(1)游戏说
①游戏说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人将这种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②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二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③斯宾塞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他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④游戏说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2)巫术说
①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②人类学家们发现,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中,确实可以找到大量人与动物交感的现象。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也确实与巫术有关。然而,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3)劳动说
①自19世纪末叶以来欧洲大陆的人类学家与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②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制造工具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工具造型的演变上可以充分看出人类自由创造的特性,也可以看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
2当我们今天不再给艺术下精确定义时,艺术理论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去呢?
答:在经过20世纪围绕艺术定义展开的现代争论后,中外学术界都一致认为不需要再给艺术下精确的定义,艺术理论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描述艺术的大致特性或者特性上。对此,英国社会学家提出了以下观点。
(1)在《艺术社会学》提出了对艺术的看法,具体如下:
①定义艺术的权利应当还给“社会”的艺术体制。
②认可从语境出发界定艺术的观点,主张艺术所包含的范畴由社会决定,艺术由构成艺术界的群体界定。
③主张从艺术在艺术体制中的“特征”去更为宽泛地描绘艺术的画卷,即通过描述艺术的多重特征而“定义”艺术,即物品可感性、人际传媒性、娱乐体验性和社会语境性。
(2)援引葛瑞斯伍德提出的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区分,主张排除作为隐性文化的艺术,而只集中考察作为显性文化的艺术。
①隐性文化是指社会生活中隐藏的关于我们如何生活和思考的抽象特征。
②显性文化则是指社会生活中可以触及的建构,如一场表演或是一个人工制品点。
内容来源 |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课后答案 | 扫码阅读 |
3举例描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答:艺术特征是由多重标志共同支撑起来的,具有多重性。艺术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传媒性
传媒性是艺术的传播性和媒介性的合称,是指艺术只有依靠可感的媒介才能传播。艺术的本质是实现人际传播,即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例如出版、表演、展览、拍卖等都体现了艺术的传媒性。艺术作品的传播同时具有跨媒介性。
(2)兴辞性
兴辞性是指艺术内部各要素都有独特的感兴修辞方式及其外部表现形态。它主要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角度来谈论,艺术是依靠感兴修辞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声音、色彩和形体等构成了兴辞的自然因素,这些元素通过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原则,组合构成了艺术的形式美法则。
(3)兴象性
兴象性是指艺术形象具有感兴灌注的特性。艺术通过兴象传达给观众,兴象既可以是可以感知的具象,也可以是带有观念意味的抽象。艺术兴象可以分为象征、典型、意境、仿像等。
(4)语境性
语境性是指艺术兴辞在其中产生或施加影响的特定社会生活状况,包括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艺术制度等。艺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产生和发挥作用,从事艺术活动的艺术家和公众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状况中,这会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
(5)兴蕴性
兴蕴性是指艺术对观众具有兴味蕴藉效果。这是中国艺术理论及传统美学赋予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兴”代表兴味,它是艺术品中的感兴意味。“蕴”代表蕴藉,它是文艺作品中的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
【完整版】 达聪学习网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页数:217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 来源:/Ebook/996288.html
热门内容
——————————————————————————————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