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教材讲义笔记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结合大量相关资料对教材的所有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立即阅读 >>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考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 绪论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经历了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1)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
古希腊时期,一些主要社会哲学思想代表着各个不同阶层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派具有典型的意义。
①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关于社会思想的代表作有《国家篇》和《法律篇》。
他在《国家篇》中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政治主张,其矛头指向当时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他认为,社会应由三个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是: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他们各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哲学王是负责社会管理的统治阶级。武士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安全,他们是社会的上等阶级。作为下等阶级的劳动者,他们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生产劳动养活上等阶级。
柏拉图在《法律篇》里已不再提及他的三个等级的社会主张,而强调在各个家庭之间进行平分土地的重要性。
柏拉图在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他首先发现了社会分工这个事实,并指出了它对社会和人们的意义,以及由于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某种类型的阶级斗争。
柏拉图还指出了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意义,以及地理因素、教育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柏拉图的社会思想观,从根本上说来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现实看做是理念的反映。柏拉图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他没有沉醉于“理想国”的幻想,而是致力于揭示现实社会的规律。他不相信有绝对完善的国家或社会的存在,但他认为使现有的国家或社会变得相对好一些是可能的。
在谈及社会结构时,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是由最富有阶级、最贫困阶级和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等阶级组成的。富有阶级的统治导致贵族政治,最贫穷阶级的得势导致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级掌权最好,因为它是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多的阶级,它能抑制上述两个阶级的对立,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他的观点是既反对贵族统治,也不赞成民主政治,而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讨了社会革命理论,指出革命产生于社会不同阶级之间斗争的观点,而且指出政治制度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阶级差别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同时他还研究了地理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此解释民族间的差别。他还看到了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家庭、村落、城市乃至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在经济领域里,他第一个区分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此外,他还断言: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思维方式或方法论上的不同:
后者擅长于思辨和在事先制定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演绎,而前者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倾向于经验的观察和在观察所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③智者派
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
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互战争之中。这种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
社会契约理论就其本质来说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没有把社会看做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较之关于人和社会起源的各种寓言和神话的描写,代表着人类在自我认识的道路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它毕竟是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不是神或神在地球上代理人的意志的产物。
内容来源 |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答案 | 扫码阅读 |
(2)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
中世纪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本·哈尔顿所作的贡献。伊本·哈尔顿(1332~1406)是一位多产的阿拉伯著述家,穆斯林人民历史的撰写者。
①他在《绪论篇》里,阐述了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
他认为历史学的任务不应是简单地描述历史事件,而应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任何社会现象的变化和运动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的开始、发展和结束。一种现象的灭亡,导致另一种现象的出现,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永恒不息地变动着。
②伊本·哈尔顿认为各个社会和民族间的不同是由于生物和地理的因素所造成的,特别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他强调把生产方式作为解释社会性质的基础,有人推崇他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
③在谈及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时,他认为一致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一致的反映,同时一致的社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模仿和同化的结果。伊本·哈尔顿不仅看到社会有一致的方面,同时也看到社会中存在的对立和不和。他认为自私和仇恨是社会对立的根源,社会中的斗争和战争都是由于自私和仇恨引起的,国家衰亡的原因是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腐化堕落。
④伊本·哈尔顿还注意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只有进行劳动分工才能保证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劳动分工的结果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他从劳动分工这一事实出发,推论出了交换的必要,又由交换和供需关系推论出了商品的价格。
⑤伊本·哈尔顿认为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和一成不变的,他把社会看做历史发展的过程。他指出,人们最早生活在部落里,只是后来才建立了国家。国家在伊本·哈尔顿的眼里是某种类型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也是遵循着既有生又有死的一般规律的。伊本·哈尔顿认为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人们的经济生活也是历史形成和变化的。最初,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不断迁移;后来才转入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直至最后才出现了城市,发展了城市经济和生活。
伊本·哈尔顿的许多思想观点具有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看到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他指出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和由于社会分工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社会发展服从于客观规律。当然,伊本·哈尔顿也不能完全摆脱他所处的时代赋予他的某些局限性,如在解释社会现象的终极原因时,仍归结于上帝的意志,尽管人们可以推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不愿意直接冒犯宗教的权威,仅具有象征性的表态意义。
(3)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发展,并为最终实现由社会哲学向社会学的过渡,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①马基雅弗利(1469~1527)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君主论》一书中,描述了在各种卑鄙动机和不道德的思想驱使和怂恿下的人们进行的令人发指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情景。同时他也看到了现实社会中阶级的冲突和对立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马基雅弗利没有对整个社会进行系统研究,而首先关心的是国家和政治现实问题,但是他的贡献在于,他是在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长期统治之后第一个进行自由思考和用世俗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现实的人。
②法国著作家博丹(1530~1596)
他在《共和六书》里,讨论了社会的起源和国家的诞生。博丹认为,社会最初起源于家庭,家庭不断扩大和发展,最后形成了社会。在博丹看来,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为了从事手工业、商业、礼仪等类似活动而组织起来的众多小群体结合而成,因为大家都看到合作带来的好处。如果说社会是这样和平地产生,那么国家的形成,在博丹看来,完全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是一个群体征服另一个群体的结果。
此外,博丹还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理气候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出:北方人身体强健,而性格粗野;南方人聪明,有教养,但身体虚弱;地处南北之间气候温和地带的人们兼有上述两者的优点。
③社会契约论
……
完整版链接: /Ebook/21552.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复习笔记+课后习题答案”
- 页数:209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