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复习笔记电子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复习笔记。以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6版为主,并结合其他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课后答案。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6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考研真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当前热点。
立即阅读 >>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知识考点汇总
第1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a.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
b.消费品的消费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②生产与消费具有相互决定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一方面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交换。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作用途径为:交换——产品需求——生产。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①分配的种类:
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不一样。
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在资源分配上,分配决定生产。
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①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②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①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②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③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
②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
(4)人们在消费中的相互关系:
①按其内容分,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②按其主体分,可分为个人消费、社会消费和集团消费。
考点二:所有制与产权 ★
1、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在一个社会中,多种所有制可以同时存在,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该社会的性质。
(2)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3)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联系和区别(见表1-1)
表1-1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来源 |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扫码阅读 |
2、产权和产权制度
(1)产权
①概念: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②最基本的权能:
a.收益分享权能。
b.收益支配权能。
③基本特征:
a.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
b.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
c.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
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对产权作为财产权利的规定:
a.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b.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2)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指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考点三: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
1、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制度属性,却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
(3)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
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劳动者发明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
①形式:
a.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b.劳动职能的分工。
c.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②作用:
a.工人的劳动专门化。
b.生产工具专门化。
③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
a.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b.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c.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d.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
e.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
(2)协作
①含义:协作是许多人在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协同劳动。
②协作的优越性:
a.能使个人劳动获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劳动者之间的差异。
b.能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
c.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d.能激发工作者劳动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e.能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
f.能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
③协作的负效应:集体成员偷懒。因此,要使协作的优越性成为现实,需要统一的指挥和管理。
(3)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
机器大生产指的是用机器生产机器。这对人类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影响:
①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
②为大工业打下物质技术基础,推进生产的社会化。
③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扩展能力。
3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1)四次科技革命(见表1-2)
表1-2 四次科技革命
(2)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①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
②使原有传统工业部门得到改造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使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④使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
考点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
1、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叫作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
①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a.生产力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b.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①含义: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
②实现途径:
a.科学技术。
b.推进现代化进程。
c.加快产业升级。
2、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完整版链接:/Ebook/991524.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复习笔记课后答案”
- 页数:267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