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关源电路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邱关源《电路》第5版【教材笔记+课后答案+考研真题】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邱关源主编的《电路》(第5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立即阅读 >>
邱关源《电路》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规律
1-1 说明图1-2-1(a)、(b)中: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1-2-1(a)中u>0、i<0,图1-2-1(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图1-2-1
解:(1)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方向一致时,称u、i参考方向关联。因此,图1-2-1(a)中u,i的参考方向关联;图1-2-1(b)中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
(2)一个元件或电路在电压电流是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是吸收功率;否则,为发出功率。因此,图1-2-1(a)中ui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图1-2-1(b)中ui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关联参考方向下,ui>0时,元件实际吸收功率,ui<0时,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ui<0,元件实际吸收功率。图1-2-1(a)中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图1-2-1(b)中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 在图1-2-2(a)与(b)中,试问对于NA与NB,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此时乘积ui对NA与NB分别意味着什么功率?
图1-2-2
解:根据关联参考方向、功率吸收和发出的相关概念可得:
图1-2-2(a),对于NA,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乘积ui对NA意味着发出功率;对于NB,u,i的参考方向关联,乘积ui对NB意味着吸收功率。
图1-2-2(b),对于NA,u、i的参考方向关联,乘积ui对NA意味着吸收功率;对于NB,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乘积ui对NB意味着发出功率。
1-3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试校核图1-2-3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图1-2-3
解:A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功率为发出功率,其他元件的电压与电流方向关联,功率为吸收功率。
总发出功率:PA=60×5=300W;
总吸收功率:PB+PC+PD+PE=60×1+60×2+40×2+20×2=300W;
显然,总发出功率和总吸收功率是相等的,所以整个电路功率是平衡的。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图1-2-4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图1-2-4
解:图1-2-4(a)是电阻元件,u、i参考方向关联,由欧姆定律可得
u(t)=Ri(t),u=Ri=104i
图1-2-4(b)是电阻元件,u、i参考方向非关联
u(t)=-Ri(t),u=-Ri=-10i
图1-2-4(c),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u=10V;
图1-2-4(d),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u=-5V;
图1-2-4(e),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i=10×10-3A;
图1-2-4(f),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i=-10×10-3A。
内容来源 | 邱关源《电路》第5版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 | 扫码阅读 |
1-5 试求图1-2-5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图1-2-5
解:(1)图1-2-5(a)所示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USI=15×2=30W;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PR=I2R=22×5=20W,UR=IR=2×5=10V;
电流源u、i参考方向关联,吸收功率:PI=UII=(US-UR)I=(15-10)×2=10W。
(2)图1-2-5(b)所示
IR=UR/R=US/R=15/5=3A,US=UR=UI,IU=IR-IS=3-2=1A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电流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I=ISUI=2×15=30W;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IUUS=1×15=15W。
(3)图1-2-5(c)所示
US=UR=UI=15V,IS=2A,IR=UR/R=15/5=3A,IU=IS+IR=2+3=5A
电阻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电流源u、i参考方向关联,吸收功率:PI=ISUI=2×15=30W;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IUUS=5×15=75W。
1-6 以电压U为纵轴,电流I为横轴,取适当的电压、电流标尺,在同一坐标上:画出以下元件及支路的电压、电流关系(仅画第一象限)。
(1)US=10V的电压源,如图1-2-6(a)所示;
(2)R=5Ω线性电阻,如图1-2-6(b)所示;
(3)US、R的串联组合,如图1-2-6(c)所示。
图1-2-6
图1-2-7
解:(1)理想电压源的电压恒定,与电流无关:U=US=10V。
(2)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满足欧姆定律:U=IR=5I。
(3)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S=U+UR=U+IR,即U=US-IR=10-5I。
取电压标尺为4V/cm,电流标尺为1A/cm,各元件及支路的伏安特性如图1-2-7所示。
1-7 图1-2-8中各元件的电流I均为2A。
(1)求各图中支路电压;
(2)求各图中电源、电阻及支路的功率,并讨论功率平衡关系。
图1-2-8
解:(1)各图支路电压为
Ua=IR+US=2×2+12=16V
Ub=-IR+US=-2×2+12=8V
Uc=IR-US=2×2-12=-8V
Ud=-IR-US=-2×2-12=-16V
(2)①图1-2-8(a),标准电压源和电阻的u、i参考方向都关联,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吸收功率:P=UaI=16×2=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②图1-2-8(b),电阻吸收功率:PR=I2R=8W;
标准电压源的u、i参考方向非关联:PS=USI=24W;
支路发出功率:P=UbI=16W;
功率平衡关系:P=PS-PR。
③图1-2-8(c),电阻吸收功率:PR=I2R=8W;
标准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S=USI=24W;
支路吸收功率:P=UCI=-16W,即放出功率16W;
功率平衡关系:-P=PS-PR。
④图1-2-8(d),标准电压源和电阻的u、i参考方向都关联,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放出功率:P=UdI=-32W,即吸收功率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1-8 试求图1-2-9中各电路的电压U,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图1-2-9
解:(1)图1-2-9(a),IR=8A,U=UR=2×IR=2×8=16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32W;
电流源发出功率:PI=6×U=6×16=96W;
电阻吸收功率:PR=2×IR2=2×82=128W;
因为P=PR-PI,所以功率平衡。
(2)图1-2-9(b),IR=6-2=4A,U=UR=2×IR=2×4=8V;
所以输入电路的发出功率:P=U×I=16W;
电流源发出功率:PI=6×U=6×8=48W;
电阻吸收功率:PR=2×IR2=2×42=32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3)图1-2-9(c),IR=2-4=-2A,U=UR=3×IR=3×(-2)=-6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12W;
电流源吸收功率:PI=4×(-6)=-24W;
电阻吸收功率:PR=3×IR2=3×(-2)2=12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4)图1-2-9(d),IR=5-3=2A,U=UR=4×IR=4×2=8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40W;
电流源吸收功率:PI=3×U=3×8=24W;
电阻吸收功率:PR=4×IR2=4×(2)2=16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1-9 图1-2-10中各受控源是否可看为电阻?并求各图中a、b端口的等效电阻。
图1-2-10
解:(1)图1-2-10(a),受控源可看作是电阻,设支路总电流为I,则U=20(I-0.2U),即5U=20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I=4Ω。
(2)图1-2-10(b),受控源可看作电阻,U=IR=20I,支路总电流Iab=3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ab/Iab=20/3=6.67Ω。
(3)图1-2-10(c),由于受控源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且受控源电压为5I,因此CCVS可看做电阻,其阻值为:Req=-5I/I=-5Ω。
所以等效电阻为:Rab=Req+10=-5+10=5Ω。
(4)图1-2-10(d),受控源可以看成电阻,Uab=10U1+U1=11U1=11×20I=220I,Iab=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ab/Iab=220Ω。
……
完整版链接: /Ebook/959451.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邱关源《电路》第5版考点复习笔记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页数:389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