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
立即阅读 >>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一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财富与贫困、特权与无权的两极分化,使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价值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一群贫困、无助的人,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二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体现为:
(1)1979年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作为应用社会学的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2)1987年,民政部为了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北京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
(3)1988年,国家教委首先批准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与管理专业,并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开始在中国起步。
(4)1991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
(5)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已超过100多所。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数量就扩大了30多倍。由此形成了“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工作的新特点。
(6)2000年到2005年,政府、高校、民间机构以及国外的一些组织多股力量共同推进,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尤为突出,同期上海、广州等地出台地方政策,建立专业社会工作队伍。2004年6月15日“社会工作者”被首次载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
(7)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标志着社会工作发展正式被纳入中央政策议事日程,此后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加速制定,实践经验不断丰富。
(8)2010年社会工作人才列入重点发展的六类人才之一,2011年、2012年中央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规划发布。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
(9)李克强总理2015、2016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报告提到: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和制度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三
3、试述社会工作的涵义。
答:(1)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在一些国家,这类服务活动又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包含了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是以人为本,以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为目的,同时又是非牟利的和专业化的服务。
②尽管社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变化,但其基本内涵却是不变的,它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的专业助人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四
4、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因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答:(1)社会工作的构成因素
①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服务对象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只有服务对象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④专业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⑤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2)社会工作的过程结构
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和跟踪服务等阶段。
①接案:社会工任者与潜在案主沟通信息,并初步达成工作协议。
②预估:整合已收集的资料,并进一步收集资料,决定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及涉及的个人及其系统的关联。
③计划:设定工作目标,选择候选方案和决定实施方案。
④介入: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推进工作计划,并适时调整工作方向,从而达成工作目标。
⑤评估:对于服务执行情况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⑥结案:根据工作计划和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
⑦跟踪服务:在结案后对案主进行后续跟踪和联络。
内容来源 |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笔记和课后答案 | 扫码阅读 |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五
5、试述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即社会工作的实施范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淮,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实践领域。较为常见的几种划分方法为: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来分。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和军人社会工作等。
(2)按实施的组织来分。可分为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等。
(3)按社会问题来分。可分为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疾病问题、残障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吸毒问题、酗酒问题、犯罪问题、性别歧视问题等。
(4)采取综合分类的方法,可分为九大类:即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矫治社会工作。
此外,我国目前还有一种分类方式,是把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分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大领域。
以上的分类并未涵盖所有的领域,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交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完整版内容见达聪学习网“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解析”
- 页数:290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