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相关知识。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着重对人内传播、人际传播、“镜中我”理论等内容加以把握,并深入了解人内传播的特点、“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互动”理论、“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等内容。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人内传播 ★★★★

1人内传播(见表5-1)

表5-1 人内传播

【考点拓展】人内传播的形式

人的内向传播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基本上重叠在一起的。借鉴心理学家的观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将人内传播分为以下形式: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④想象;⑤情绪和感情。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的两种主要理论(见表5-2)

表5-2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的两种主要理论

【考点拓展】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向外在观众和内在观众呈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该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人们通过控制自己的仪表、体态、言谈、以得到他人乃至社会的认可和赞同,并期望起到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具体可以分为获得性印象管理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等。

3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1)基模,具体见表5-3。

表5-3 基模

(2)关于基模的理论,具体见表5-4。

表5-4 关于基模的理论

考点二:人际传播(见表5-5) ★★★★

表5-5 人际传播

【考点拓展】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美国社会学家]提出,这一理论将经济学的概念运用于人际传播领域,认为人们因为自我利益的需要而进行人际传播,通过相互的传播活动,获得地位、信息、金钱、感情、荣誉等一系列自己想得到的商品。他认为,人际传播能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取决于传播双方或多方所能获得的报偿与付出交往的代价大小。按照社会交往理论,处于人际关系中的两个人会不断权衡得失,并试图维持双方关系的均衡,揭示了人际传播中追求回报或报偿的显在的或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内容来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答案
扫码阅读

 

考点三:“镜中我”理论(见表5-6) ★★★★★

表5-6 “镜中我”理论

【考点拓展】约哈里之窗

约哈里之窗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与哈灵顿提出,他们将人们进行自我表露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即开放、盲目、秘密和未知区域(如图5-1)。传播各方的“我”均认为可以公开的信息都集中“开放区域”内;“我”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看得很清楚的信息置于“盲目区域”内;传播各方的“我”均认为不能公开的纯私人信息在“秘密区域”;传播各方都不知晓的信息置于“未知区域”内。扩大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就是互动扩大开放区域,缩小未知区域。

图5-1 约哈里之窗

完整版内容见达聪学习网“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 页数:238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本文由达聪网整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来源:http://dacai.100xuexi.com/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