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立即阅读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1、河川径流
答:河川径流是指汇集陆地表面和地下而进入河道的水流。它包含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积雪融水产生的动态地表水及绝大部分动态地下水,是构成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通常称某一时段(年或日)内流经河道上指定断面的全部水量为径流量,一条河流的径流量由水文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计算求得,河川径流的大小及变化与流域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及人为经济活动有关,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川径流,分布具有地带性,变化具有周期性。
答: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答:限制因子是指接近或超过生物生存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内容来源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
4、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答: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阶段:
(1)采伐迹地阶段(杂草群落阶段):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该阶段的群落含有大量的草本植物,灌木但几乎没有乔木;
(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灌木出现,常见的阔叶树种数量渐增;
(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经过一定积累,云杉适合生长的环境渐渐恢复,少量云杉出现;
(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了云杉恢复阶段,大量的云杉开始生长,数量快速上升。
答:岩石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1)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岩中以SiO2的含量最大,SiO2的多少不仅影响岩浆岩的性质,而且也影响岩浆岩中其他物质的含量。
(2)沉积岩
沉积岩是指在低温和低压的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它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及海洋盆地中,由沉积作用而形成。
(3)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在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它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
【完整版】 达聪网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