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考研真题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考研真题章节题库

(1)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2)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立即阅读 >>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考研概念题精选

1伟烈亚力[北京大学2019年研]

答:伟烈亚力是著名的英国汉学家,伦敦传道会传教士。1846年来华,致力于传道、传播西学,主编《六合丛谈》并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1877年返回伦敦定居。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关中国的著作有《满蒙语文典》《中国文献纪略》《匈奴中国交涉史》等。归国前所藏中西文书籍718卷悉捐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他不但对西学东渐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在东学西渐方面也是功不可没,是公认的汉学家。

2哈瓦斯社[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师2007年研]

答:哈瓦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社于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创办于巴黎。哈瓦斯从1825年起就开始从各国的报纸上翻译、编辑新闻供给巴黎。18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1835年,翻译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社最初的新闻稿是复写或用石印印行的,每日一份,后来增加到每日数份,自称“报纸的报纸”。其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初期靠快马传送,后陆续用信鸽、电报等传递消息。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它的财政趋于恶化,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掏粪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以杂志为主体发起的运动,主要是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以《麦克卢尔杂志》三组文章——《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城市的耻辱》《工作的权利》为开始,后一系列杂志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包括《世界主义者》《柯里尔杂志》《人人杂志》等。虽然部分文章带有煽情主义的色彩,但是其巨大的影响使20世纪第一个十年成为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

4莱茵报[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研]

答:《莱茵报》创办于1842年1月,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是由莱茵省科伦市的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出资创办的。马克思从5月开始为该报撰稿,10月被聘为主编。马克思任主编后,《莱茵报》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纸连续讨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农民问题、报刊检查问题、德国统一问题等,对普鲁士的反动统治和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由于报纸日益明显的革命倾向性,它的影响日增,发行量曾经达到3400份。它同时也多次遭到检察官的刁难、政府当局的指责和资产阶级股东的埋怨。马克思不甘屈服,于1843年3月辞职,不久报纸也被查封。莱茵报是德国第一家具有广泛影响的资产阶级反对派报纸,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

5产消者[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研]

答:“产消者”是指那些参与生产活动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消费者(Consumer)又是生产者(Producer)。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Toffler,1980)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Prosumer一词。并将那些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服务或者经验的人命名为产消者(Prosumer)。2006年阿尔文·托夫勒又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产消合一经济。

内容来源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考研题库
扫码阅读

 

6第三人效果[四川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

答:第三人效果是指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第三人效果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森教授于1983年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其心理学依据是人的“自我强化”理论,包括对自己盲目乐观、虚幻的优越感、自我服务式归因三个方面,但受到信息的性质、信源的性质、社会距离、个人因素的制约。

7法兰克福书展[四川大学2019年研]

答:法兰克福书展是德国举办的国际性图书展览,1949年由德国书业协会创办,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至第二个星期一在法兰克福举行,为期6天。其展览宗旨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书展的主要功能是推进版权贸易。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享盛誉的书展,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运会”。书展由德国书商及出版商协会的子公司法兰克福书展会展公司负责筹办。它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代理商以及图书馆人员提供一个洽谈版权交易、出版业务及展书订书的场所。

8阿帕网[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阿帕网(ARPANET)于1969年问世,是现在互联网的前身。“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的简称,其使用仅限于军队和为军方服务的高校科研机构。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利用ARPANET发展出TCP/IP通讯协议,出资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至此,互联网基本摆脱军方控制,并且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民用”媒介。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机构开始大举介入互联网,从而进一步推动其民用化趋势,充分挖掘了因特网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至此,互联网的基本平台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WWW,又称Web)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使它的发展又步上一个新的台阶,网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态与传播生态,其中自然也对兼及社会与传播的新闻媒介产生巨大的影响。

9沃尔特·克朗凯特[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人史上留下了不朽丰碑。其1916年出生于密苏里,在得克萨斯长大,并在合众通讯社(即后来的合众国际社)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并供职十余载。1950年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从1962年起,凭借其沉稳的声音主持新闻节目,开始报道并评论美国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1981年退休后仍活跃于新闻界,并且撰写书籍和到各地演讲。在职期间,克朗凯特报道过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前总统肯尼迪被杀、国内动荡、越战、冷战、太空人登上月球等事件,始终秉持用自己独到的立场和见解,对新闻事实真实、客观、负责地进行严肃报道,树立了新闻典范,在1972年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获评“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被公认为“美国新闻良心”。

10《每日纪闻》[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每日纪闻》(Acta Diurna),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要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并将其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Album)”,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其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

 完整版链接: /Ebook/992697.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 页数:159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本文由达聪网整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来源:http://dacai.100xuexi.com/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