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复习笔记_考点归纳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考点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工作导论相关资料对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立即阅读 >>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考点讲义归纳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史略【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外的农村社会学

1、美国农村社会学

(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出现一是出于美国农村现实的需要,二是政府的推动,三是实际和应用研究的培育。

①现实的需要。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农村社会发生了严重危机,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催生了农村社会学。

②政府的推动。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组织农村生活委员会,开展农村问题研究;胡佛聘请农村社会学专家开展调查研究;美国农业部继续为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提供财政拨款。

③实际和应用研究的培育。美国社会学家应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农村的实际问题,经过一定的积累也就自然地创建了农村社会学。

(2)当今美国农村社会学

①农村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日渐缩小,美国政府对农村问题研究的投入大大减少。

②一部分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辟了农业社会学的研究,并在美国得到一定的发展。

③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发生改变。关注新问题,同时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

2、欧洲农村社会学

(1)欧洲农村社会学兴起于二战之后。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农村同城镇一样遭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农村面临着重建和发展,人们开始寻求农村社会学家的帮助。

(2)欧洲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①欧洲社会学家引入美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着手系统地而不是个别地研究农村重建与改组;

②有部分美国农村社会学家前往欧洲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发挥了示范作用;

③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推进和协助欧洲各国建立农村社会学组织;

④这三股力量朝着同一目标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使欧洲农村社会学进入发展时期;

⑤荷兰、瑞典、挪威等国家的大学开始设立农村社会学课程,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并且不断出版新的专著;

⑥欧洲农村社会学家成立学术团体和创办专业刊物。

3、亚洲农村社会学

(1)印度农村社会学

印度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但土地占有极不平衡,存在诸多社会问题。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社会学家逐渐加强了农村研究,为政府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欧洲和美国社会学家在印度农村开展了多项研究,提供了印度农村生活中的价值、制度模式、社会变迁及其他过程的原始数据。

(2)日本农村社会学

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引进农村社会学,并使之本土化。日本农村社会学大多以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日本农村实际出发,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同时,日本农村社会学家还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为日本政府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拉丁美洲农村社会学

二战后,拉丁美洲农业社会学开始独立发展。拉丁美洲的社会学家尤其不赞同欧美学者解释落后国家发展的“二元论”理论,这种理论主张落后国家靠工业国家及其投资才能发展。他们从本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他们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拉丁美洲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原因及其发展途径,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5、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

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的前身是农村社会学国际合作委员会。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的宗旨是:促进农村社会学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学研究在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指导举行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为农村社会学家提供一个对话和彼此交换有效信息的平台。

目前,其会员单位包括:澳大利亚农产品研究网络、亚洲农村社会学学会、拉丁美洲农村社会学学会、欧洲农村社会学会以及美国农村社会学会。每四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制度化,大大地推动了各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6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亚洲农村社会学学会于1996年成立,第五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于2014年9月2日至5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主题是“未来亚洲的农村——从挑战到繁荣”。

内容来源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答案
扫码阅读

 

二、中国农村社会学

1、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

(1)农村社会学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先于日本,途径主要有两条:

①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进行的示范性传播;

②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国家选学社会学,获得学位后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

(2)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中国任职的社会学教授组织中国大学生开展了多项农村调查。这些调查客观上将农村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引进中国,在实践中使中国学生和学者得到了体验与锻炼。

2、中国学者早期的农村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子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扎实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有以下两项:

(1)京郊四个村庄的调查。1926年前后,由燕京大学社会学兼任讲师李景汉主持,对北京郊区黑山扈村、挂甲屯村、马连洼村和东村进行了家庭调查。于1929年出版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这是中国社会学家实证研究农村的第一部著作。

(2)京郊清河镇实验区。192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开道教授和系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进行社会调查。

3、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农村社会学的传入比社会学晚些,但其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总体上是同步的。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各大学开设了农村社会学课程,出版了多种农村社会学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都在不同程度上联系中国农村实际,对农村社会性质、农村人口、土地问题、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教化)、农村组织、农村自治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4、乡村建设运动

晚清和民国初年,米迪刚父子在翟诚村进行的实验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山西村政建设启动了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影响较大的有晏阳初等在定县、衡山和新都的实验,梁漱溟等在邹平、菏泽和济宁的实验,卢作孚在重庆北碚的实验,黄炎培、江恒源等在徐公桥、黄墟、善人桥、沪郊的实验,高践四等在无锡黄巷、北夏、惠北的实验,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以及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主持的五个实验县的县政建设。许多社会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为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农村社区研究

(1)吴文藻倡导的农村社区研究

农村社区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由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倡导发起的。吴文藻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学者采用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调查、解释和解决中国本土的社会问题。他提出了“社区方法论”,主张以功能主义为基础,通过社区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农村社会。

(2)费孝通创造性的农村社区研究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社区研究中,费孝通的贡献尤为突出。费孝通接受了老师吴文藻社区方法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具体的社区”是研究社会的切入点。同时,费孝通依据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发展了社区方法论,提出了类型比较法,认为单个社区的分析只是“认识中国社会的起点”,还需要在调查了许多个单一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步的比较研究,才能“接近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貌”。费孝通在江苏吴江开弦弓村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开创了跨越“文野之别”研究的先河。费孝通1939年出版《江村经济》,该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中国的乡村村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这个村落在面对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冲击下所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是中国学者从事农村社区研究的经典之作。

(3)“魁阁”的学术成就

费孝通创办了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又称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引领10多位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开拓新的社区研究。深入村寨、工厂,对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基层社会结构、工人生活、城乡关系等进行调查,以“席明纳”的研讨方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

(4)抗战时期内地的其他研究

聚集在内地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南开大学文科研究所边区人文研究室、华西大学边区研究所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专长,对边区的人口、乡村劳动力、农村手工业、少数民族、民俗民风、宗教等进行调查研究,陈达、陆云逵、李景汉、吴泽霖、柯象峰、林耀华、李安宅等有一批著作面世。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

1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学术理论界发生了三次论战,依次是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是前两次论战的延续和深入。

(1)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形成了对立的双方

①团结在《中国农村》杂志周围的进步青年,以陈翰笙、钱俊瑞和薛暮桥等为代表,称“中国农村派”;

②南京中国经济研究会创办的《中国经济》杂志,以主编邓飞黄和主要撰稿人王宜昌等为首,称“中国经济派”。

(2)论战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①关于研究方法的,即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是以生产力还是以生产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②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问题,即中国农村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3)关于第一个问题

①“中国经济派”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即人和自然的关系,主张以对自然物或生产技术的研究来代替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

②“中国农村派”认为,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来考察生产力,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必须以生产关系作为主要对象,才能正确认识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

(4)关于第二个问题

“中国农村派”和“中国经济派”主要就帝国主义在中国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土地关系、租赁关系及雇佣劳动、农村的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论战。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以“中国农村派”的胜利而告终。

……

 完整版链接: /Ebook/964785.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复习笔记讲义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页数:162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本文由达聪网整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来源:http://dacai.100xuexi.com/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