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整理框架图表,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归纳考点难点。每章的复习笔记对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并将全书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解析课后习题。参考大量社会学相关辅导资料,对每章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给出了提示。
4.精选考研真题。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立即阅读 >>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第六章 社会化与个体化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人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答:该观点主要来自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对其做出出色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库利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就逐渐形成了。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库利还注意到“初级群体”在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社会化有哪些主要类型?社会化过程涉及哪些社会群体和机构?
答:(1)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
①基本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②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③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它是相对于基本社会化而言的。
④逆向社会化,即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
a.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b.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
(2)社会化过程涉及的社会群体和机构主要包括:
①家庭
a.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环境因素会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甚至影响个人的终生。
b.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
c.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②学校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其特点包括:
a.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学校中的社会化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的社会化具有系统性,它不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③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主要表现为:
a.在同龄群体中的大多数活动中,个体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
b.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④工作单位
a.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在工作单位中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能力、品格、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b.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人们会在工作单位中发现许多书本上没有或与书本上不相符合的文化因素,这些新的因素甚至会冲击和威胁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
⑤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
3、如何理解“个体化的社会”的来临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特征?
答:20世纪下半期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变迁,各种大型集体和社会组织也发生了持续性的消解或重组,它们的影响力也在明显地衰落或转变,相对而言,当代个人面对的是一种更为个性化的或个体化的社会。其趋势和特征如下: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影响。
(2)经济活动性质的转变。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抽象化的符码数字象征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渗透,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不确定性、高波动性和高风险性也随之成为当代经济领域的常态。
(3)社会生产体系的轻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重型化的工业制造业向轻型化的信息服务业的转型,以及社会生产向信息化、符码化和数字化迈进,社会生产体系也相应形成了轻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
(4)社会劳动部门的白领化、年轻化、女性化。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导致了新的劳动和分工趋势,在这种变化中,可以识别出职业群体、年龄和性别这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项。
(5)劳动方式的自主化和个体化。借助计算机、网络、传媒等新技术,劳动时间和空间的流变性大大加强,劳动弹性也达到了空前水平。
(6)就业方式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随着个人对职业选择的自由度的提高,各种形式的短期就业、临时就业或自雇佣越来越成为常态。
总的看来,当今时代的社会生活日益脱出以往的固定形态,表现出更为流变、多样和未定的状态。与社会结构、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变迁相应的是,以往集体化和组织化的社会景观正在被改造,个人变得更为异质、多元和多样。作为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的个体,人们的生活境况、劳动就业、社会流动变得更加因人而异,集体性的记忆、命运、经验图式、行动方式愈趋淡化,人们也更加难以复制出彼此的经历和体验。大型的集体化和组织化社会渐行渐远,“个体化社会”成为最新的生活动向。
4、怎样理解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
答: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
(1)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
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体化是同一现代性过程的两个侧面、两个维度,它们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持续递进和现代人不断成长的实践经历。与个体化社会相对应的是集体化社会,如果从历史的视野对社会进行过程性的探究,“集体化社会”与“个体化社会”表现了现代性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如果从现时的视角对社会展开结构性的分析,这两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社会生活状态,它们分别反映了现代社会两种不同的景观特征。但无论是在个体化社会还是在集体化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必然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才成之为“人”,只不过在两种现代社会情境下塑造出了不同特征的个体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化与个体化是社会学理论家对现代性历程的一种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2)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其各自特定的含义。
社会化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基础性发展过程。经由社会化,一个人实现了从自然的生物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和自我、内化了社会价值标准、获得了角色技能、适应了社会生活。
个体化是对当代人带有普遍意义的经历的概括,也是对当代人独特发展的一种刻画。个体化意味着,在当代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了早期现代社会所未有的特征,从而提升了个人的发展指向,同时也更新了个人的现代性内涵。因此,社会化与个体化有着不同的含义,两者不能彼此取代。
(3)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对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个体化不仅内含了自然的生物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向更新的现代人的持续迈进。唯有在现时代,在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进步高速推进、社会流变节奏加快的条件下,个人的完整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以及自主选择和自我责任才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所以,当代社会对当代人的社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化内容势必发生一系列调整和改造,并促使社会化的各种机构以及相应的制度和对策形成转变。这些将推动社会化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
【完整版】 达聪网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