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中国文化部分考点笔记

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中国文化部分第5章中国书画艺术章节笔记节选

一、书法艺术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表5-1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2书法艺术的特点
运笔取势,力在其中,以笔法的曲直、行滞,章法的虚实、疏密,结构的奇正、主次,显示出“相反相成”的美感。
二、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表5-2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2中国画论的几个问题
中国画论是随着中国画的发展逐步成熟起来的,它既是绘画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审美心理的挖掘和描述。其发展历程是,先秦两汉时的画论比较简略,魏晋南北朝形成理论,隋唐五代构成系统,宋代进一步精深,元以后是继承和发展。
(1)形与神的问题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象物的神态,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物的形态则在其次。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可以上推到顾恺之的“传神论”。但真正把这一见解加以精深发挥的是欧阳修、沈括、苏轼等人。
(2)诗情与画意
作为一种评画标准,苏轼首先提出这一观点,后世成为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情指情趣,意指意境,都是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人生韵致,是他们与自然相通而又相融的精神感受。
(3)心师造化和迁想妙得
这实际指中国画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心师造化”就是以造化为师。造化本指自然界,后来泛指一切客观事物。“心师造化”这一说法,是南朝陈代姚最在《续画品录》里首先提出来的。“迁想妙得”是顾恺之首先提出来的,这是关于画家如何体验生活以获得艺术构思的理论。“迁想”是指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观察、研究描绘的对象,深入揣摩、体会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妙得”是指在迁想的基础上,画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对象的精神气质,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构思。
(4)六法与四格
“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四格”是唐代才提出来的评画标准,体现了中国画的创作趣味,其内容比六法要抽象得多。“逸格”“神格”“妙格”和“能格”,长期以来成为欣赏文人画的等级标准。
(5)南宗与北宗
这是在佛教南北禅宗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山水画理论。首创者是明代画家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沈颢等人,以董其昌的影响**。

……

完整内容见达聪学习网“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部分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 页数:241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本文由达聪网整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来源:http://dacai.100xuexi.com/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