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书精选了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严格按照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1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立即阅读 >>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第5版考研真题精选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一、简答题
1、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
【达聪解答】社会学主要从两个方面为社会服务:
(1)教人们怎样做人
社会学提供的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公民的一般常识。而这种一般常识,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帮助人们认识清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
③帮助人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④帮助人们选择自己的行动;
(2)教人怎样管理社会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帮助建立和完善社会行为规范;
②帮助提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水平;
③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和行为模式;
④社会学的各分支社会学的知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
2、简述弹性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
【达聪解析】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一个弹性结构社会,其社会不平等被称为扩散性不平等。
弹性社会分层结构具有不同于刚性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
(1)各个分层地位之间的低度相关,意味着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即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决定关系。因此,弹性结构的社会通常不存在明显的分层中轴。
(2)在弹性结构中,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
(3)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即社会成员在某种地位层面上所处的劣势,可以由其他层面的优势加以弥补,因而,只能算做相对劣势。
(4)弹性结构对社会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在弹性结构中,尽管人们倾向于同那些地位相同的人打交道,但是,在某一社会地位上相同的交往群体,很可能在其他社会地位上分属不同层次,因此,在一个分层层面上的层次内部交往,在其他分层层面看,又是一种层间交往,即弹性结构赋予各种社会交往以广泛的层间交往性质。
(5)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3、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复旦大学研]
【达聪解析】搭便车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曼柯·奥尔逊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中提出来的。“搭便车”行为,就是集体中的个人选择不合作的行为,但又获得了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
(1)在奥尔森(M·Olson)看来,影响或阻碍集体行动的突出问题便是“搭便车”行为。所以,要达到集体行动,就必须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解决“搭便车”问题。集体行动的实现,既是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对预防“搭便车”行为的作用不同,因而,对集体合作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同。
(2)集体行动理论提出了达成集体行动的几个重要条件,有些条件是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满足的,但制度的效力,即惩罚力度以及有差别的分配原则,即激励机制这两个条件较为容易满足。要促进集体内的合作或集体行动的实现,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是必要的。通过这两种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制约集体内的“搭便车”行为。
内容来源 |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第5版)配套题库 |
4、社会控制[南京理工大学研]
【达聪解答】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5、斯梅尔赛关于集合行动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中山大学研]
【达聪解析】在1962年出版的《集合行为理论》一书中,斯梅尔塞(N·J·Smelser)提出了值数累加理论。他认为,集体行为的发生,同时受六个要素的影响:
(1)结构上的有利条件(structural conduciveness)。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某些结构特征更有利于集体行为的产生,某些则否。
(2)结构性紧张(structural strain),即由特定条件和事件引发的结构上的不和谐、不安定。比如,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供应紧张、食品价格飞涨、金融体系崩溃。
(3)概化信念的发生和扩散(growth and spread of generalized belief)。概化信念的功能在于,通过提供一个通用的、超越个人具体处境的概念框架,引导人们对当前形势的理解、评估和态度选择—当前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谁应该负责?应该如何解决等等。
(4)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即使前面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也不一定会发生集体行为,而必须由某个偶然事件引爆,这个偶然事件就是诱发因素。
(5)动员参与者(mobilization of participants for action),即把那些受影响的人群发动起来,让他们投入行动。斯梅尔塞认为,这五个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只有在前一个因素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后一个因素才可能产生,并且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五个条件,集体行为才可能发生。这就像数学上做加法一样,每在前一个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因素,集体行为发生的风险值就增加一分。因此,斯梅尔塞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值数累加理论”。
(6)除上述五个因素之外,还有第六个因素—“社会控制”,即动用社会力量阻止集体行为的发生。社会控制可以从上述五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与其他五个因素的作用方向相反,这个因素的功能是促退而不是促进集体行为。
在斯梅尔塞看来,只有上述五个促进因素同时具备,并在与社会控制这个促退因素的角力中胜出之后,集体行为才有可能发生。
……
【完整版】 达聪网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热门内容
[电子书]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题库]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共有 0 条评论